脈絡訪查 Contextual Inquiry

幫助設計師完整掌握使用者需求,推論出是什麼原因而延伸出需求結果、將其匯整成脈絡連結,這就是脈絡訪查(Contextual Inquiry)。

我們將「脈絡訪查」分成四個階段:

什麼是脈絡訪查→操作方法→使用者脈絡迴圈→引導正確的脈絡訪查

什麼是脈絡訪查(What is the Contextual Inquiry ?)

首先列出的四個脈絡訪查的元素:

  1. Context (情境):想掌握使用者脈絡,從用戶端出發,依尋操作介面到產品體驗情境,發掘其中的疑難點,以及如何提升產品本身的優勢,創造與使用者心理更契合的使用情境。
  2. Partnership (夥伴關係):測試者與研究人員互相合作,了解用戶在進行產品使用的過程,正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
  3. Mutual interpretation (相互解讀):研究人員必須向測試者說明解釋他們對用戶進行訪查後的脈絡結果,進而從測試者的觀點中得到其他可能性或者質疑評估的原因。
  4. Focus (焦點):研究人員需要進行修正的項目提出有力的數據證明,為了讓情境訪談達到最佳效果,在執行修正階段時最好與之前協助訪查的測試者持續合作,能夠更深入優化脈絡內部細節。

操作方法

主要為研究人員與用戶測試者進行這項訪查的過程,我們將它分成四個步驟:

Step1:首先研究人員挑選出適合進行使用者訪查的受測者。

Step2:向受測者介紹訪查的主題以及接下來的流程。

Step3:主題不可有偏差情況,應圍繞著與使用者相關的「人事物」持續進行訪談尋問。

Step4:研究人員將把受測者的經驗與感受記錄下來,做為後續的脈絡連結,做為結果參考評估使用。

使用者脈絡迴圈

在脈絡訪查中,有四個思考迴圈是應用優勢:

  1. 改善它、做出改變(improve it and make changes):在調查的過程中,假設發現產品對使用者在特定環節中出現問題,必需立即解決,甚至設法不讓更多新問題產生。
  2. 銷售證明產品(sell in proved product):經不斷測試、過核,如何增加用戶對產品的認可?用「銷售」結果證明產品與用戶的適切度。
  3. 評估進度(assess progress):過程中我們需要去評估「銷售進度」,上架的狀況、使用者購買動機、使用後心理等,都是使用者脈絡中非常重要的數據反饋。
  4. 讓用戶喜歡你的產品(users likes your new product) :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當達到用戶滿意的使用者經驗時,用戶自然會為你行銷。

引導正確的脈絡訪查

進行訪查前,研究人員務必讓用戶測試者充分理解進行目的:

  1. 產品是什麼
  2. 需要得到什麼面向的幫助
  3. 內容聚焦的中心點為何

附註:過程不能讓測試者感受到壓力,可能導致得到的結論不是真實用戶的感受,而是研究人員單方面想聽到的答案,這樣的結果無論幾次都是沒有意義的。

舊的定義:

脈絡訪查(Contextual Inquiry)是觀察使用者在操作產品的行為或是在實際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脈絡分析,大量匯整資料,幚助設計團隊明確的針對問題根源做深度的討論與完善處理。

參考資料:

https://www.interaction-design.org/literature/article/contextual-interviews-and-how-to-handle-them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